华体会(中国)-华体会(中国) 行业资讯 政策法规 产业市场 节能技术 能源信息 宏观环境 会议会展 活动图库 资料下载 焦点专题 智囊团 企业库
行业资讯  节能产业网 >> 行业资讯 >> 国内资讯 >> 正文
股票配资杠杆公司金猪配资 回应数字货币等热点 蚂蚁路演答疑投资者
来源:节能产业网 时间:2020/10/28 15:22:26 用手机浏览

“蚂蚁集团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情况如何?”“未来蚂蚁集团是否会因为数字货币竞争加剧导致销售费用率提高?”“在数字生活赛道是否和美团有正面冲突?”10月27日,蚂蚁集团举行面向公众的网上投资者交流会,对蚂蚁集团的经营、发展、竞争及未来战略等方面进行了回应。3小时内近200个提问中,除了涉及蚂蚁发行定价、筹资用途等问题外,还有人踊跃求职,大胆为蚂蚁推荐代言人。

自数字人民币试点推进以来,是否会对蚂蚁支付业务造成冲击一直是业内关注的重点。金猪配资公司了解到,10月27日的路演中,当被问及如何看待央行推出的数字人民币,以及对蚂蚁集团未来发展的影响时,蚂蚁集团执行董事、首席执行官胡晓明指出,支付宝和其他移动支付钱包是金融基础设施,而数字人民币是支付工具,是钱包的内容。在数字人民币的研发过程当中,网商银行深度参与,因此数字货币对于蚂蚁集团是正向的增量,而不是负向的减量。

金猪配资是国内领先的互联网股票配资平台,是一家专注于股票投资、金融服务、及资产管理的专业机构,平台以帮助用户安全、高效和快速财富增值为主线,客户可以通过本平台获得最高10倍杠杆,最高可配1000万操盘资金,全程网络操作,高效便捷。

1、按天配资,杠杆1-10倍,随借随还,自在投资时间自由!

2、按月配资,杠杆1-10倍,让您的股票飞起来

3、vip可申请高杠杆倍数,名额有限,先到先得

4、注册就送3888元管理金,再送5000体验金

5、提盈1分钟,开户只需3分钟,提现5分钟到账!

不过,数字货币实现一码通后,蚂蚁集团又该如何维持目前在支付市场的份额?对此,2017年末,央行开始组织部分实力雄厚的商业机构共同开展数字人民币体系(DC/EP)的研发,蚂蚁集团是其中之一。目前,数字人民币仍处于试点测试阶段,相关产品设计及制度安排等仍在不断地迭代和完善,何时正式推出没有时间表,尚难以评估该项工作对公司的业务、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影响。

此外,还有用户进一步提出,数字钱包可用于扫码支付且是法定货币,未来蚂蚁集团是否会因为竞争加剧导致销售费用率提高?对此,数字货币主要替代现金,并不等同于日常使用的电子支付工具。蚂蚁的竞争优势在于蓬勃发展的支付平台和生机勃勃的蚂蚁生态系统。销售费用的安排会综合考虑战略、策略、市场等因素,不会简单受单一因素影响。

PK微信支付、美团?

越来越激烈

除了数字货币外,支付宝后续与微信支付、美团的竞争,也引发多位用户发问。针对未来与微信支付的竞争,竞争是永恒的主题。不过,当前监管部门正开展推进条码支付互认互扫的相关试点工作,在业内看来,此工作全面推开后,势必会带来新的竞争形势,蚂蚁集团与微信支付的竞争会更加强烈。

对此观点,数字支付是一个丰富而开放的生态,一码通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在主扫和被扫场景中广泛存在。而蚂蚁的定位在于蓬勃发展的支付宝平台和生机勃勃的蚂蚁生态系统,支撑这一平台和系统的是持续的创新能力、先进的技术、深刻的客户洞察,以及与阿里巴巴的高度协同。

金猪配资公司认为,值得一提的是,除了在支付赛道外,蚂蚁集团支付宝正式宣布升级为数字生活开放平台,并多次改版“变身”。升级至数字生活平台之后,支付宝平台的商户、用户的行为,将进一步完善支付宝数据维度,此举也或在数字生活领域加剧和美团的竞争。

消费贷利率多在14.6%以下

关于蚂蚁集团的另一个热门话题,是自最高法限定“4倍LPR”上限后,该规定是否对借呗及花呗利率造成影响。如今这一问题迎来了蚂蚁集团的首次公开回应。4倍LPR是关于民间借贷利率的规定,而蚂蚁集团平台所促成的贷款中98%来自于银行等金融机构。另外,截至2020年6月,平台上大多数消费贷款的年利率在14.6%以下。

不过,如果4倍LPR的司法保护上限在未来被法院普遍适用于网络小贷公司、商业银行、消费金融公司等机构,那么蚂蚁集团在未来势必也需要调低自身自营贷款和导流服务等相关业务的收费上限。另一方面,也可能会有越来越多的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更多地尝试通过自主获客、自主风控等方式进一步降低对于蚂蚁集团等外部第三方科技平台的依赖,从而使得蚂蚁集团的收入受到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

金猪配资公司表示,蚂蚁作为科技公司主要起到的作用是为金融机构“促成贷款”,小比例的自营金融业务并不会动摇蚂蚁的根本。在4倍LPR的判决出现后,消费金融客群下沉的趋势有所减缓,金融机构对优质客群争抢的力度将会加大,马太效应更加凸显,这对拥有流量优势和生态优势的蚂蚁而言反而会产生利好,或强化其在金融获客渠道的话语权。

声明: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如涉及作品内容或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工作人员联系(附联系方式),我们将第一时间与您协商。谢谢支持!




分享到:
相关文章 iTAG:
没有相关文章
频道推荐
服务中心
微信公众号

CESI
关于本站
版权声明
广告投放
网站帮助
联系我们
网站服务
会员服务
最新项目
资金服务
园区招商
展会合作
节能产业网是以互联网+节能为核心构建的线上线下相结合的一站式节能服务平台。
©2007-2020 CHINA-ESI.COM
鄂ICP备19009381号-2
节能QQ群:39847109
顶部客服微信二维码底部
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公众微信